王小波的趣味

less than 1 minute read

Published:

《怀疑三部曲》的序中,王小波决定把三件事情推己及人:“人都喜欢智慧”,“人都喜欢异性”,“人都喜欢有趣”。但他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王小波离我们的时代很近,他去世不过25年。而且他热心计算机技术,超前于“自己时代的平均值”,所以进一步拉近了他和现在的关系。但他离我们又有些距离,经历过上山下乡,近乎是50年前的事情了。这个家伙总是在时代的前沿做弄潮儿,无论是搞外贸研究,留学;还是搞文学,写软件;甚至于 被下放,都是赶着风口去的。自由主义立场的文章常有见到,但是忽远忽近的感受,是我在别人的杂文里没有体验过的。

我经常觉得,某一天自己会在互联网的某个角度发现一个古老的个人博客,上面用原始的html格式写着“王小波”或者“黄金时代”之类。确实有这么一个东西存在,但是原始内容已经不知道掩埋在哪一台古老的服务器中了,有人搞了一份复制品,条目不多而且基本上是日记和牢骚;并不像现在的个人博客,会写大段大段的长文。不过我相信,如果他生活在今天,《沉默的大多数》肯定是先在博客里面敲出来的,新的出版工具诸如gitbook他肯定也是非常熟练的。

王小波自己写过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这是因为当时没有好用的软件。这和高德纳(Knuth)觉得印刷质量影响自己巨著的美感,于是一怒之下发明TeX有点像。这类轶事反映出排版工作人员的漫不经心——一千年前发明活字印刷术这种事情是靠出版行业的从业人员完成的,一千年后却要逼着作家亲自下场。王小波真的很厉害,因为我没听说过现在北大社会学系哪位老师能和北大王选所的老师大谈技术的。

王小波在自己《怀疑三部曲》的序中提到自己推己及人,觉得凡人都应该是喜欢”智慧“,”异性“和”趣味“的。但是他又充满怀疑,谨慎地把自己的推论一点一点收缩——似乎有很多人并不喜欢智慧、异性,更不喜欢趣味。王小波自己是绝不接受无趣的,所以他只好小心翼翼地揶揄道学家、评论家和更多缄默着的无趣的人。王小波有趣在哪里呢?王小波在文坛的地位和技术性讨论或许是让主流评论界头大的事情,但是他的思想渊源、文章主旨和行文特征已经被太多人热烈地讨论过。出于对信息增量的考虑,我试图做一些别的功夫:点评一些我觉得有趣的句子。

作为学食品科技的人,我觉得还该有个面罩连着一些香水瓶,由电脑控制的阀门决定你该闻到什么气味,但假若你患有鼻炎,就会觉得面罩没有必要。——《盖茨的紧身衣》

正常人在思考VR游戏互动衣服的时候,肯定不会加“假若你患有鼻炎,就会觉得面罩没有必要”这么一句话,甚至不会往这角度去想。我自己因为鼻炎嗅觉不灵,所以对这类事情格外关注。我觉得王小波要么是资深鼻炎患者,要么就是太贫了。

我全身上下最好使的器官是鼻子,而且从来不得鼻炎,所以在这一路上嗅到六七处地方有强烈的尿臊气。 ——《饮食卫生与尊严》

没有鼻炎!所以可以确信王小波确实是太贫了,总想把气味拿出来说道几句。

一个漂亮女孩冒点傻气,显得比较可爱——马晓晴就是这么表演的。我们还知道西施有心绞痛并因此更加可爱,心绞痛也该可以形成一种文体。以此类推,更可爱的文体应该是:“拿硝酸甘油来!” ——《关于文体》

现在社会的语言逐渐趋向于可爱化和幼稚化——这样似乎可以逃避一部分责任,从而说得更加轻松一点。但这个地方突然跑到西施的心绞痛其实跳跃很大,我非常怀疑王小波这样写就是想提“拿硝酸甘油来”这一句话,属于就为了这点醋包了这一顿饺子。

有关礼与色孰重的问题,孟子说,礼比色重,正如金比草重。虽然一车草能比一小块金重,但是按我的估计,金子和草的比重大致是一百比一——搞精确是不可能的,因为草和草还不一样。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换算关系,可以作为生活的指南,虽然怎么使用还是个问题。 ——《关于格调》

正常人说完一百比一之后就会觉得足够解构了,由此打住。但是王小波肯定还要贫一句:草和草还不一样,继续消解事情的严肃性。用絮絮叨叨的方式和琐碎刁钻的语言来叙述礼和色,跟略带愤慨地批判“礼乐困仲尼”之流相比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但他还不罢休,继续“我们就有了一个换算关系”,硬要量化二者,从而尝试实现某种意义下的生活指南。其实很多概念的崇高性和正统性就是建立在不可被量化的基础上的,宗教信仰、人品性格都被认为是不可估价、难以度量的。尝试量化这些概念就是对这些概念最大的解构。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人和“文革”时的中国人一样,性心理都不正常。正常的性心理是把性当作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但不是全部。不正常则要么不承认有这么回事,要么除此什么都不想。假如一个社会的性心理不正常,那就会两样全占。——《关于格调》

王小波经常提一个词叫“平常心”,比如作为老三届的人要有平常心——既不过分强调这件事,也不对这件事情遮遮掩掩,更不会把此后的经历过分归因于这件事情。性心理如此,对多样性的追求,对轻松、美好的追求,都应该有一个平常心。即使在今天,在这些方面有时候也会有“发力不足”或者“用力过猛”的情况。

我总觉得一门心思写单位里那些烂事,或者写些不愉快的人际冲突,不是唯一可做的事情。举例来说,可以写《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样的作品,或者,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那样的小说。文学事业可以像科学事业那样,成为无边界的领域,人在其中可以投入澎湃的想象力。 ——《关于幽闭型小说》

“有趣”虽然有时候是在调侃、反讽或者戏谑,但王小波心中真正的“有趣”,配合着他对”智慧“的追求,其实希望赋予人无限的可能性,拥有各样的思考和生活的权利。”无边界的领域“”澎湃的想象力“,这是王小波对自己作品的期许和野心。虽然原文的下一句立刻变成了自嘲,但这就像是中年人谈理想之后赶快跟着几声解释和讪笑,介于与现实的和解与不和解之间。